搜狐网站搜狐网站
世界杯|南非世界杯|2010南非世界杯 > 南非世界杯综合新闻

涛哥大讲堂之南非华人 吉林老乡于海涛南非11年

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2010年06月14日11:32

  第四讲:南非华人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人说。

  乌斯怀亚在阿根廷,是火地岛的首府,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并成为各国南极科考船队的补给站,以及南极洲旅游的跳板。

  在乌斯怀亚有一家餐厅名叫“彩虹餐厅”,这是那的惟一一家中国餐厅,提供西化了的中式自助餐,大约每人100元人民币,包括一杯软饮料。餐厅现烤的烤肉(Asado)味道很香。餐厅服务员中有一位小伙子来自中国福建,他是乌斯怀亚4多万多人口中的一员。

  乌斯怀亚与南非没有什么关系,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大西洋像天堑一样横亘在它们中间。

  写这么一段只是为了证明上面那位仁兄的话的无比正确,另外也为了表明,既然乌斯怀亚都有中国人的影子,那么,在南非遇到中国同乡也不足为奇。

  南非有多少华人?确切的数量甚至连南非政府都说不清,因为很多人是从正规渠道来的,也有很多人是偷渡过来的。

  他们生活得怎样?和国内的情况差不多。以南非黑人和白人参照系,他们中的一些人比富裕的南非白人生活得都安逸,也有一些处于平均水平线上,也有不如意的,但不会比贫困的南非黑人生活得更差。这种参照很无奈,历史造成了南非黑人白人经济状况的差异。

  《南非华人报》副总编辑于海涛这样评价南非华人的生存状况:“在这里,华人赚钱相对国内要容易一些,可是他们面临的困难有时是无法想象的。”

  于海涛是谁?36岁的他是地地道道的长春人,记者的老乡。

  他来到南非已经十一年了。

  这是他的故事。

  这是他和其他南非华人的故事。

  ■于海涛的故事

  靠英语融入南非 发展从卖假发开始

  1999年,于海涛25岁,他来到南非,是随着一家外贸公司到这里开展业务。一年之后,因为公司业务开展得不好,于海涛面临着两个选择:回家和继续在南非。

  “当时我想回去,可是觉得出来了不容易,能不能再打拼一下呢?”每个人都有冒险的冲动,于是,于海涛留了下来,但他离开了公司。

  没有工作、没有住所,这是于海涛当时面临的困境,好在一个卖假发的朋友收留了他。“当时他能够收留我,一个是我们关系不错,一个是我的英语好,当年在学校,我们届只有两个过英语六级的,就有我一个。”于海涛说,要想融入南非社会,语言很重要,尤其是英语。

  之后,于海涛开始了经商生涯。开始只不过是当个小贩,在约翰内斯堡的跳蚤市场贩卖假发。因为非洲女孩的头发不好,很多人喜欢假发。可是一个男人卖女人用的假发,毕竟有些说不出口。于海涛说那个时候特别尴尬,第一次卖的时候,张了两次口,没出声,又闭上了。

  “当时我的朋友呆呆地看着我,他的潜台词肯定是‘哥们,我指(望)着你呢’。”于海涛说,之后他又干过不少工作,但卖假发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曾经10年没有回家

  于海涛是土生土长的长春人,第一天在约翰内斯堡见到他,我就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

  不过让我惊讶的是,他说他曾经有10年没回过家。两个原因:首先是机票钱太贵,花不起;其次是因为没有永久居留权,回国之后再回来可能会遇到麻烦。后来在南非取得永久居留权了,可孩子出生了,没办法,思乡情只能埋在心底,一拖再拖,直到2009年。

  去年,国家组织的海外华人媒体研修班给了于海涛机会,离家10年后,他第一次回国,见到了相隔万里、阔别10年的父母。

  之后,于海涛把五岁的儿子送回国内读书,“在这边主要是我也没法照顾他。”于海涛说。

  吉林第三张世界杯采访证

  《南非华人报》是南非最大的华人媒体,身为副总编辑的于海涛拥有一张世界杯正式采访证,他成为全球1.5万名持证记者中的一个,而且是三名持正式采访证的吉林人之一,另两人是我的搭档郭雍皓和《吉林朝文报》的一名记者。

  于海涛是副总编辑,需要看版、签字、改标题,同时也是一名记者,有时候华人社区的新闻他也要去采访,而有一个版面的南非新闻,则需要他负责翻译。

  11年从没有被抢劫

  来到南非11年,却从来没有被抢过,于海涛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华人被抢劫的是多,主要是他们的防范意识不够。”于海涛总结出了三条防抢经验:一是不带包裹出现在公共场合;二是不和陌生人讲话;三是危险的地方别去。

  与南非政界很熟

  “与南非政界很熟”,这是记者给于海涛的定义。他谦虚地说:“这主要是借助报社的影响力。”

  2004年,南非华人报社接待了来自陕西的一个经贸代表团,尔后就与南非的执政党非国大取得了联系。非国大下面有一个类似贸促会的组织,支持非国大的企业都在其中,可是华人商界却没有这么个组织。经过非国大授权,于海涛牵头作为总联络人组成了中国企业论坛,目前已经有六家华人企业加入。

  企业论坛成功地取得了一块闲置土地的租用权。“当时那块地连地契都丢了,华商们等了半年都没有回音。”于海涛说,后来他们找到非国大,两个工作日就解决了。

  为了迎接世博会,中国企业论坛举行了大型活动,当时有70多名华商参加,南非内政部副部长也应邀参加。而在论坛的促进下,南非政府8月7日也将组织80人的代表团赴上海参观世博会。

  ■林老板的故事

  有困难可以找我 采访不行

  林老板祖籍福建,在南非出生,算是第二代南非华人了。他们家世代做鞋,他们的鞋子是南非最畅销的产品。他们家的别墅在约翰内斯堡的富人区,可是对于我们的采访要求,林老板拒绝了。他说:“大家有什么困难找我都可以,可是我不能接受采访,有事情最好先和我的秘书预约。”实际上,林老板是南非华商中特别典型的,与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往来,产品主要在南非销售。我在华人商超里见到了林老板公司生产的运动鞋,售价100兰特,鞋型特别像国际著名品牌。

  ■杨先生的故事

  偷渡来 但更想离开

  43岁的杨先生是福建三明人,他和老婆6年前偷渡到约堡。整个偷渡过程,杨先生描述得很简单:“我们办旅游签证先坐飞机到约堡,然后再去周边国家,最后再坐大巴回到约堡。”整个偷渡过程,杨先生和老婆花掉了3万块钱。在约堡呆的时间长了,杨先生也通过一些特殊关系,将自己的身份合法化。

  6年前,3万块钱对于杨先生来讲,几乎是家中所有积蓄。刚到约堡时,杨先生在郊区一家造纸厂打工。朋友当初介绍时说一个月能挣到4000多兰特,到了后才发现,到手的钱只有2000多,而且经常加班。

  在这个地方干了10个月,杨先生忍不下去了,他来到唐人街,在一家棋牌室里为老板做饭,一个月4000多兰特。“来到这里,我真的后悔了,但之前投入了那么多,就这么回去有点不甘心,怎么着也得挣点钱回去,弄个衣锦还乡啊。”杨先生说,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人来到这里,就回不了国了,因为回去条件也不那么好,“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凑够机票就走了,谁愿意在这个地方呆着,那么危险。”

  辞去棋牌室的工作后,杨先生在唐人街开了个“沙县小吃”。由于约堡物价高,因此这里的一碗拌面要20兰特,“每个月的净利润是1万兰特左右吧。半年之内,我肯定回家。”杨先生说。

  ■冯小玲的故事

  不愿意一辈子在这

  17岁的冯小玲家在广东,高中刚毕业,就“投靠”父母,来到了南非。她说自己来这里主要是不想上学了,“上学太累。”

  小玲目前在父母朋友的一家中餐厅里做服务员,每天上午十点工作到下午三点,然后休息。傍晚五点开始干活,直到晚上九点,一天能赚200多兰特,由于她上班不固定,想去就去,因此无法按月薪结账,“现在想想,还是在家读书好,最起码不用工作。”

  在约翰内斯堡,小玲的朋友不多,她曾和中餐馆的一位黑人服务员去过黑人区,“那里太可怕了,幸好有人保护我。”业余时间,小玲会去赌场看黑人们耍钱,也会和朋友们到唐人街去唱歌。

  “我现在不想在这里呆着了,我想回家,这里的生活,一点都不好。”小玲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国,因为父母已在这边工作了很多年,“我可不愿意在这呆一辈子。”

  ■南非华人的故事

  南非的华人

  属于“黑人”

  种族隔离制度解除之后,南非的华人被归为白人序列。因此,华人丧失了不少优惠政策。经过8年“斗争”,2008年6月18日南非作出历史性裁决,把南非籍华人归类为黑人,让华人享有与黑人一样的福利,包括可以以优惠价购买股票、优先晋身商界高位等——此前,南非华裔经常因为被归为白人而失去工作合同和升迁机会。

  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的法官比勒托利乌斯裁决时称,依据公平就业法(Employment Equity Act)及广义振兴黑人经济法(Broad-Based 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 Act),黑人的定义不但包括非洲人、有色人和印度人,也包括南非华人在内。

  华人“黑帮”

  宋先生是记者在约翰内斯堡的唐人街见到的,他是辽宁大连人,在南非卖手机。

  东北老乡之间一顿神侃之后,宋先生忽然说,还有个辽宁人值得你见一下,“他是沈阳人,看到你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他还会请你喝酒。”

  宋先生说,大家称他“老大”,他经常给黑人的打劫行动制造困难,所以在一些黑人眼中,他就是“黑帮”的头头。

  “老大”姓卢,土生土长沈阳人,到约翰内斯堡5年多。在宋先生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老卢。

  在得知记者也是东北人后,他上来就给了记者一个熊抱,勒得记者肋骨都有些疼。随后老卢非常“世故”地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好家伙,名片上居然写了六个头衔,最引人注目的是“安保公司总经理”。

  看出记者的疑惑后,老卢随后解释:“我不是电影中的黑帮分子,也不是收保护费的。我们是为私人或者个体提供安保服务的,在南非持枪都合法,所以这个工作是合法的。”

  尽管坐上了“老大”的位置,但对于约堡的乱,老卢还是深有体会,“只要手续齐全,买一把枪只需要人民币两千元。”老卢说,在南非多数持枪人的目的是自保,但根本没用,“打劫和防身明显就是两个概念,动机决定开枪速度,如果真有人持枪抢劫,你根本没有机会拔枪。”

  紧接着,他向记者炫耀自己的“勋章”——他伸出左臂,撸起袖子,记者看到两条令人胆颤的疤痕。老卢说,这是同歹徒赤手空拳搏斗的战果,“有一次在家,几个黑人闯进来要抢劫,当时他们手里拿着砍刀和手枪,我的老婆和孩子就在房间里,我不能让他们受伤害,于是就开始和他们干了起来,结果手臂被砍伤,身上还有5处弹痕。好在,我保护了老婆孩儿。”

  从那以后,老卢在唐人街“声名鹊起”,为了不让华人再受欺负,他开了一家安保公司,“这个东西怎么说呢,这个公司说起来不太好听,但中国人就是这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本期复习重点:

  1.南非华人为什么要当“黑人”

  2.南非最大的华人媒体是什么

  3.于海涛的三条防抢经验是什么

  本报特派约堡记者 陈涛

  

(责任编辑:王东)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积分榜

  • 1
    乌拉圭 3 7
    2
    墨西哥 3 4
    3
    南非 3 4
    4
    法国 3 1

    绝代双娇

    刘闻雯-模仿乳神祝贺西班牙
    刘闻雯-学乳神贺西班牙

      西班牙夺冠了,我想说:“西班牙踢的是下个世纪的足球,我想亲吻每一个斗牛士!”

    何和-攻势足球进行到底
    何和-攻势足球进行到底

      西班牙队也是自始至终坚持将攻势足球进行到底的球队。藐视功利,始终遵循内心的热情来踢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