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爆炒新华社内参 12月30日《华西都市报》:种种迹象显示,"揭黑事件"不会不了了之。上周四,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方益波被阎世铎钦点赴京谈话后,新华社迅速有了行动,上周六下午,新华社派出了体育部另外一名记者和方益波一同抵达杭州继续调查黑哨事件。上周六从北京返回杭州的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方益波,这几天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宋卫平,每天想要采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但方益波对此行的所见所闻非常低调。不过,他表示,通过和阎世铎的会谈,他感觉阎掌门对打击黑哨是不会手软的,足协肯定会有所行动。 对于那份神秘的"内参",方益波表示,这份内参只发到了省部级。和方益波一同抵达杭州的是新华社体育部资深记者杨明。据说杨明和方益波将负责黑哨事件的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仍将以内参形式发布。杨明的杭州之行似乎传达了一个信号:新华社将会加大对黑哨事件的报道力度。 杨明和方益波都拒绝透露在杭州的行踪。有关人士称,新华社的调查是着眼于怎样解决此事以及黑哨对青少年球员的危害展开的。有关当事人称,周六晚上播出的《新闻调查》作了较大的删节,特别是浙江绿城、广州吉利俱乐部方面对裁判诸多"黑哨"的描写、谴责及对一些足球管理部门的指责,特别是浙江体育局局长陈培德对"黑哨"的指责更加"露骨",然而这些内容却在后来被删除了。就在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频频披露"黑哨事件"时,中国足协却对此事三缄其口,在12月21日派出足协裁判办公室主任赴杭州调查后,足协至今对此事未发表任何看法。足协的沉默可能是暂时的,从阎世铎上任以后的一系列行动来看,足协的出手只是时间问题。(李琛) 我在对宋卫平稍稍有了点了解后,今天又看到了介绍李书福的一篇文章。我原来不知道李书福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看来这家伙有两下子。 即便登上了福布斯大陆富豪榜,李书福的名气也仅止于民营企业界;虽然把绿城盘成了几十亿资产,宋卫平在中国房地产业也难出风头。然而因为足球,两位浙江企业家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当李书福和宋卫平披上"反黑斗士"的外衣后,我们更有兴趣去解读他们的本真。远离足球的李书福和宋卫平,其故事也同样精彩! 很早就与足球结缘 当爱好变成一种职业,就不知是幸福还是痛苦,对足球彻底失望的李书福和宋卫平,当初可是很纯粹的球迷。 李书福年轻的时候,他的家乡浙江台州正被经商狂潮所席卷,"读书无用"成了许多人的"共识"。受此影响,李书福上学时成绩也不好,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待业。靠什么职业来营生?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长时间。有一年李书福家所在的小镇开了一家照相馆,照相的人天天排起了长队。"干这行肯定赚钱!"李书福心里想。但当他到那家照相馆求职时,老板却看不起这个玩世不恭的青年。几乎是靠哀求,李书福才获得了在照相馆实习一周的机会,就是这一周,改变了李书福一生的命运! 在照相馆打工的几个月,李书福就把照相的所有程序学得稔熟,取景、冲洗、扩印都手法超群。第二年李书福另立山头自己开起了照相馆,那时候台州还很少有汽车,许多年轻人都想与小轿车一起照张像。洞察到这种心理,李书福到杭州请人画了一辆轿车,然后放在自己的照相馆里供人拍照,结果他的生意异常兴隆,而原来的那家照相馆却倒闭了。李书福当初肯定没有想到,汽车会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开照相馆时,李书福发明了用氯化钠沉淀冲洗液中的银元素,然后再提炼出纯度很高的银子。他把这些银子送到杭州去卖,赚了很多钱。那阵子台州照相馆里的冲洗液都让李书福收购了,他也因此为后来的创业积累了第一笔资金。 有了钱后,李书福和弟弟开办了台州第一家家电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电冰箱配件。至今李书福碰到国内电冰箱厂家的老总时,他们还忙不迭地表示感谢,"我那时侯生产的配件加入了自己的多项发明创造,别的地方根本买不到,取货的车排了好几公里!"后来与弟弟分伙,李书福创办了吉利公司,产业也就越做越大。李书福对足球的热爱是从高中开始的,以后当上了老板渐渐忙碌起来,但只要有闲暇他都要通过电视收看足球比赛。"我一直认为足球场上的竞争能给人闯荡的动力,而且我也一直以为足球是一项最公平的较量,"李书福说,"这也是我去年投资足球的原因所在。" 穿着怎么会如此简单? 平时在单位,李书福也没有老板的架子,吉利的员工说董事长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琢磨新的点子,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富豪身份。 除了工作,李书福的业余生活几乎是空白,惟一的雅好就是写点小诗。吉利队今年最后一个主场结束后,李书福就随口创作了一首诗,结果被记者听错了几个字惹了麻烦,中国足协官员都责怪不已。"看来以后诗也不能写了,"李书福苦笑了一声,"我写诗是为了发泄苦闷和宣泄快乐,但中国足球真的让我麻木。" 能在发迹之后保持着平民心态,李书福认为这要归因于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创业开始阶段受过无数的苦,遭受过无数的白眼,那时侯钱在我看来的确很重要。但随着资本的膨胀,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无论是搞企业还是投资足球,我讲究的都是有没有价值。但搞足球一年,我是失望的。"李书福和宋卫平能成为中国足球的扫黑先锋,或许与这种平民心态不无关系,无所畏,自然就无所忌。 与足球姻缘未断 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痛陈中国足球种种不是的李书福和宋卫平,并没有对投资足球彻底绝望,绿城的大旗还会在甲B赛场上飘扬,而吉利也在酝酿卷土重来。 "姻缘甲B两百天",李书福为吉利的今年做了一个颇富诗意的小结。吉利的今年注定不同寻常,费尽心机为自己的汽车讨回了"准生证",民营企业终于可以在中国生产汽车。几乎就在同时,广州吉利足球俱乐部正式走到了尽头,吉利状告中国足协的官司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吉利这么做是为了炒作自己的汽车,李书福对此不予苟同,"当初吉利涉足足坛确实是为了打企业知名度,经过这一年的赛事,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但作为汽车行业,靠足球炒作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我们精力有限,现在终于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汽车上了,足球,权当是爱好。" 吉利在整个赛季的投入约2500万元,这支当时勉强保级的球队现在是甲B第四名。李书福说,吉利没有完全放弃足球,此次只是暂别足坛。一旦公平、公正的足球竞赛环境和纯市场化的足球俱乐部体制形成,他们将会重新杀回来的。 对于陈培德,我依然还吃不准。他的反叛精神是他的性格所致,还是“58岁现象”使然?如果他是到了退休年龄也活爆一把,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我今天早些时候曾打电话找到了一个浙江体育局的干部,想从他嘴里了解陈的为人。他对我说: 陈局长对下属非常好。体育局的老同志会告诉你,陈局长平时是个随和的人,但某些场合,他又绝对是个讲原则的人。 陈培德在吃饭时总是一句“以茶代酒,天长地久”,他很少饮酒,据说酒一沾唇就皮肤过敏,但其性格里却不失喝酒人的豪爽。 九运会期间,听一些记者闲聊时感叹:“陈局长快六十了,这样随和而直率的领导退了,可惜啊。”陈培德给我们的印象是,善侃,有着睿智的眼光,具有长者风范,个性张扬。 陈局长曾在九运会上说过一番掷地有声的话:“金牌固然重要,但你们要保持一身正气,否则,我要让当事人身败名裂,我也立即引咎辞职,并请求党纪处分。”拎着“乌纱帽”,敢于叫板兴奋剂的,陈局长是体育界第一人。所以,当浙江姑娘罗雪娟“从不干净的天河泳池中干净地出来”,陈局长紧紧地握住她的手。 九运会后,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足坛“打假反贪扫黑”风暴起于杭州。绿城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俱乐部,吉利则是“远嫁”广州的浙江代表,作为浙江体育第一人,陈局长自然要为宋卫平和李书福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就如反感兴奋剂一样,他对中国足球的假球黑哨也一直深恶痛绝。 他面对央视的镜头,直言:“我手中就有黑哨的详细材料!”一时间,媒体直呼他为“反黑斗士”。事实上,他就是这样一个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人,生活中的他也是这样。 关于他的“放炮”,外界猜测,这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体育局长肯定是想在离任前再造点声势,留点名。事实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陈局长的作风。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当过教师、大学校长、政府官员,从政多年,一直是两袖清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曾经让一个送礼的下属下不来台,从那以后谁也不赶给他送礼了。 陈局长在一次揭黑的新闻发布上称“体育界的腐败是阳光下的腐败”,为此,人们都认为他肯定是位有背景的官员,要不他什么都敢说呢?陈局长自称“臣本布衣”,一切都无所谓。“这是我的作风,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会遮掩什么。别人说这是性格魅力,我说这是人格的魅力。至于个人事业,他的座右铭是‘名节高过官阶,人品重于官品’。 外界对于陈局长的冲冠一怒并不是完全理解,一个快退休的人了,却可能因此开罪上面,这是图什么呢?是啊,从教授到大学校长,从宣传部长到体育局长,生活磨炼于陈培德而言足够丰富了。之所要以“首当其冲”,按他的说法,就是觉得应该在即将离任前做些更有意义的工作。 在浙江体育局,我们大家都尊称他为“陈老大”,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老局长的“冲动”,而他的家人也都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 陈局长与目前的足协掌门人阎世铎私交不错,他们的性格里也确实有某些相似之处。就在“杭州揭黑事件”发生的若干日子前,他们在北京还曾经有过一次交流。或许,“炮轰”也是一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