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8年,世界足球始终纠结在功力与功利之间,当桑巴舞者以广播体操的形式夺得第五冠后,世界只能叹息,艺术足球死了,但在今年的南非,我们却嗅到了一丝艺术足球复兴的气息……
昨晚,在等待决赛开始的时间里,猛然意识到,今天是南非世界杯落幕的日子,不过,经过了一个月的风云变幻,我们对答案的最终揭晓反而不如开始时那样迫切。
荷兰和西班牙的会师,就如同两个孪生兄弟在玩猜拳游戏,谁赢都无所谓,都能令人快乐,
这两支从未问鼎过世界杯的球队,最终会师决赛,让这届交织着诅咒与宽恕、痛苦与解脱的足球大典,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是的,有太长的时间没有两支这样以技术见长的球队,出现在世界杯的决赛中了。
1982年
现代足球启示录
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对于中国人有着启蒙教育般的意义,首先是因为那届世界杯,中国国家队在一只脚已经踏入世界杯的情况下,遭到沙特队的算计,他们无比巧合地以0:5败给了新西兰队,致使已经解散的中国队仓促集结,并在附加赛中以0:2败给新西兰队,无缘现身西班牙。
再者,1982年是央视首次以录播的形式播出世界杯比赛,之前中国人了解世界杯是通过官方纪录片的形式。
1982年的世界杯对于现代足球同样意义非凡,在经历了荷兰人的蝉联亚军之后,意大利人开启了现代足球的整体时代。在整体采用压迫式防守的前提下,他们用荷兰人般的进攻效率,击败了史上最华丽的巴西队,最务实的联邦德国队,最终赢得大力神杯。
从那时起,意大利队贡献给世界足坛的球星,后卫和门将的数量远远大于前锋,卡布里尼、詹蒂莱、巴雷西、塔索蒂、马尔蒂尼、卡纳瓦罗、赞布罗塔、格罗索,他们告诉苏格拉底、济科、卡雷卡、罗马里奥、罗纳尔多们,你们不会再像你们的前辈贝利那样,得到足够的空间,从容选择过人方式和射门动作了。
1986年
巨星闪耀的时代
随后的1986年,无所不能的迭戈·马拉多纳,用他的“上帝之手”举起世界杯,他呈现给世人的是太多的不可思议,他的光芒令普拉蒂尼、鲁梅尼格、希福、普法夫、劳德鲁普、别拉诺夫、莱因克尔、埃尔克耶尔等人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 ”
1986年的世界杯是群星闪耀的世界杯,几乎每场比赛都有球星做出世界级的表演。
1986年有太多的经典,丹麦队狂胜乌拉圭、前苏联令人恐惧的攻击力、普拉蒂尼的艺术足球、莱因克尔的高效射门以及马拉多纳的世纪入球……
在谈到马拉多纳的那个世纪入球时,英格兰的绅士们说:“我们本可以在禁区外就放倒他,可我们都没那么做,是我们帮助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进球。 ”
从那以后,英格兰人不断为自己的绅士风度付出代价,直到今天的兰帕德。
马拉多纳经过4年的磨炼,已经从那个鲁莽少年蜕变成一代天王。上个世界的80年代,巴塞罗那的球员们已经开始接受克鲁伊夫的足球思想,当时的巴萨高层不会想到,他们的策略会在30年后的今天,促成了西班牙同荷兰的决赛会师。墨西哥世界杯的精彩,带给世人文艺复兴般的感受,她诞生的许多传奇流传至今。
1990-1998年 太多泪水太多悲
如果说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的夺冠是众望所归,那1990年的德国登顶和1994年的巴西第四冠,以及1998年的法国加冕,则开始让全球的球迷学会了在意外中感受悲情。
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有着如其开幕式般华丽的开局,小组赛中德国队在贝肯鲍尔的调教下,展现出摧枯拉朽的势态,轻松出线。在同荷兰队进行了一场令人失望的闷战后,他们跨过里杰卡尔德的口水,一路小心翼翼,直到决赛。
卫冕冠军阿根廷从小组赛开始,就不断把意外和悲情作为礼物送给球迷:揭幕战负于喀麦隆,成就了非洲雄狮杀入8强;对阵前苏联,马拉多纳再演“上帝之手”;淘汰赛用丑陋的打法接连送走巴西、意大利,让两大夺冠热门在泪水中黯然出局;决赛中,他们遭德国人点杀,马拉多纳的泪水成为那届世界杯留给人们最深的记忆。
同样,1994年的巴西和意大利用一种人们最不想看到的方式——点球大战,决定冠军归属后,120分钟的比赛,留给我们的记忆,远不及罗伯特·巴乔罚失点球后落寞的背影和之前的巴荷血战。
从斯托伊科夫并列萨连科获得金靴,更可看出本届世界杯的平淡,前者杀入四强,后者则在淘汰赛后就早早回家了,如今的萨连科甚至要靠出卖金靴奖杯来还债了。
1998的齐达内,在经历小组赛的红牌后脱胎换骨,仿佛凤凰涅槃般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在决赛中,他率领高卢雄鸡以3:0击败不可一世的巴西,制造了足球史上最大的意外。
而英阿大战以及小贝的红牌,在世人的记忆中远比齐达内那两度攻破巴西球门的光头深刻得多。法国人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耻辱的种子,因为,世界杯、欧洲杯让他们把自己理所当然地划入了足坛豪门的行列,却没有顾及到脚下并不踏实的基础。
2002-2006年 要功利不要功力
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队杀入四强,只是,当时的这一切还无法证明亚洲足球已经跻身世界足球的前列。
巴西队在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里瓦尔多的帮助下,历史性地加冕五星,但最关键的还是斯科拉里的功利。
斯科拉里充分吸取了前任扎加洛的教训,拷贝了成功者佩雷拉的经验,把功利足球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时的球迷已经学会了接受意外,哪怕意外指数超乎想象。韩国队接连送走了意大利、西班牙,一路杀入4强;法国、阿根廷的小组出局;塞内加尔的异军突起……接受这些意外已经无需任何心理准备。
2006年的世界杯在很多球迷眼中是一届令人失望的世界杯。
华丽的阿根廷败给德国“头球队”、五星巴西输给老妇人般的法国、荷兰的缺席、英格兰葡萄牙过早的自相残杀,让这届世界杯到决赛时已乏善可陈,剩下的只有齐达内那惊天一顶,当然顶的是马特拉齐的胸。其实这两支毫无新意的球队,靠着消磨对手进攻意志的打法进入决赛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他们的成功在今天看,是一种回光返照,是最后的疯狂。
齐达内与金杯擦肩而过的那一刻,仿佛是与风车战斗的堂吉诃德,只是齐达内手中的长矛,是他那一身球技和他那与功利格格不入的足球思想。
真想知道,当时的卡纳瓦罗在举杯的一刻有没有想到今天的狼狈结局。
2010年
为技术足球鼓掌
经历了上届冠亚军小组赛即遭淘汰、比赛用球遭诟病、误判错判风波、大热出局,这一系列的喧闹过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用会师决赛,诠释了本届杯赛最经典的时刻——“普天同庆”。
在许多公开的场合,荷兰足球名宿克鲁伊夫都表示出对这支西班牙队的喜爱,的确,在西班牙队场上的11名队员中,有8名来自巴萨,几乎就是梅西、巴尔德斯缺阵的主力阵容。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克鲁伊夫便在巴萨这块“试验田”里,坚持“用良好的技术控制比赛”以“保证足球观赏性”的理念,这一理念也曾为荷兰人所尝试,只是荷兰人因为意志、运气等原因,始终未能功成名就。巴萨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选帅、选材、甚至选择俱乐部负责人的层面。
巴萨的执着终于获得回报,回首近年来巴萨在世界足坛取得的成功,我们必须承认:今天西班牙队的成功是巴萨的成功!克鲁伊夫的成功!技术足球的成功。
而作为克鲁伊夫的同时代球员,荷兰主帅范马尔维克的足球理念与克鲁伊夫基本吻合,只是在观赏性上略逊一筹,这也是克鲁伊夫更偏爱西班牙队的原因。
世界杯历史上第八个霸主的诞生,预示着技术足球浪潮的卷土重来,这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这是全球球迷的幸事——如果足球为功利所充斥,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大幕落下,王者诞生,一个新的赏心悦目的时代即将开启。
在我们见证这一切精彩诞生的同时,期待着下一个“杯剧”——桑巴大戏的开幕吧。
记者 孙东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