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高考,咱们全省49.2万名高中毕业生里,70%的人都可以读大学。不过,另外30%不幸落榜者可能也不会特别郁闷,因为爸妈都会安慰说,等你看尽沧海桑田就会发现,“一考定终身”早已不适合这个年代。
喜欢乌拉圭射手弗兰的同学一定心有戚戚。
如果不是最后一秒钟的任意球击中横梁,弗兰很可能在自己31岁的年纪穿上世界杯金靴——嘘,千万不要用枯木逢春之类的成语来形容弗兰的大器晚成,这本身就是成才的一种模式。
与弗兰相比,同样打进5球的德国小子穆勒简直就是“高考状元”的代表。21岁和31岁,10年的差距,同样的成绩,给谁都会嗟叹一番。不过,少年成名却最终泯然众人矣的例子那可是俯首皆是。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曾经与巴斯滕齐名的李华筠、几年之前还效力曼联的“郝海东接班人”董方卓,他们的职业道路,又是按照怎样的曲线在走?当然,必须说一句,我看好德国人托马斯.穆勒。
最终都是取得成功,但每条成才之路都不尽相同。就像现在深陷“学历造假风波”的“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不管是力挺“英雄莫问出处”,还是坚持“英雄不能编出处”,唐骏的成功却是不争事实——如果站在“学历造假”的前提下,他迥异的成功之路似乎更需要整个社会细细探究。
这个道理,就跟德国与乌拉圭两队惊艳世界杯一样。德国人是用青春风暴赢得掌声。乌拉圭人赢得尊重,靠的是40年的卧薪尝胆——这种不同并不妨碍他们一样昂首离开。
这样一想,咱们那30%的落榜考生是不是就更加不用郁闷了?十几岁的年纪,不说让你保持沧海桑田的淡定,至少也应该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雄心吧?走自己的路,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在幸福终点会合。
文/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