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网站
世界杯|南非世界杯|2010南非世界杯 > 南非世界杯花絮

金矿井下半小时穿越百年历史 变身酒吧成庆祝地

来源:汉网-武汉晨报
2010年06月19日02:05

  晨报约翰内斯堡专电 特派记者魏杰

  黑暗世界

  一分钟,潜入225米深矿井

  “小心头!”导游苏韦托用中文提醒记者,他的中文甚至好过他的英语。

  这是具有穿越性的体验:首先是三维空间内,那部坑道电梯把人直直地送到距离地面225米以下的坑道内;然后,那些坑道内的设施和贴画,又让人感觉到回到七八十年前——甚至是百年前。对于约翰内斯堡这座不过建立两三百年的城市而言,这些具有上百年的坑道已经属于文物。在灯光下,还能够在这黑暗的矿道中看到一些闪闪发亮的金色矿砂,只不过这个名叫“皇冠金矿”的矿场已经停工三十多年,并且改造成一个对外游乐的项目。“一方面,开采证已经到期了;另一方面,这座金矿虽然还有一些黄金,但是已经没有了开采的价值——提炼的成本太大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下到坑道首先需要配备安全措施:安全帽和手电筒。“心脏病,肺气肿,还有血压有问题的,都不要下井。”苏韦托用他带着颤音的英语提醒着大家,很快他从中国记者那儿学会了两个中文单词——“高血压、低血压”。一部矿井电梯可以载20个成年人,当电梯开始下降,黑暗代替了光明,不由地令人从心底发出“空间幽闭”的恐惧,边上则是矿中滴滴答答的水声。

  一分钟左右,电梯下到225米深的矿井中。一边是宣传安全的贴画,这应该是具有五六十年历史的贴画,上面仅仅用荷兰语提醒安全;另一边则是井下“联络系统”,类似于“摩尔电码”。在井下的作业的时候,遇到信息不畅,就需要用声音或者光线来传达讯息。比如发出讯息的人表达“3-3-3”(询问能否前行),而回答者同样代码回复,就表示“可以前行”。

  地下酒吧

  世界杯的最佳庆祝地

  跟着苏韦托,记者一行在坑道中摸索着前行,一开始还有矿灯,但是随后就暗下来,需要我们从井上带下去的手持矿灯。甬道基本上高1.8米,类似的宽度,横截面在3个平方左右。而这样的甬道的中央,还有一条轨道,这意味着在矿车通过的时候,矿工必须猫着腰靠在坑道的墙壁。刚进入矿道,人的感觉会有些晕眩,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缺氧,还是一种到地底下的正常反应。新鲜的冷空气从身后快速穿过,这就是我们概念中的“风”,只不过这是人造的。苏韦托介绍说:“很早的时候,在井下的通风就是必须的,虽然那个时候没有空调,但是也有手动的通风设施。”

  风声、水声,这幅地下的场景令人想到经典电影《地道战》中的那句话:“水是宝贵的,应该把它送回原处;烟是有毒的,不能放进一丝一缕。”不过苏韦托说,由于矿井内重金属的含量很高,地下水也是有毒的,需要通过井下的排水系统排出。随即,他打开一个水泵,隆隆的机器把水排到一个特殊的水渠内。“这个水不能喝,是有毒的。不过由于开矿有很大的粉尘,我们也需要保持井下一定的湿度,好让粉尘尽快沉降下来。”地下空间虽然显得闭塞,但是功能一应俱全,有餐厅、还有救助中心。

  在救助中心,贴着写有英语、阿弗里康语、祖鲁语等五种语言的宣传画,显然这已经是比矿道口的历史要短一些。在这个地下通道内,居然还有个酒吧,这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专门开的。“那个时候,南非获得了橄榄球世界杯的冠军,全队来到这个酒吧庆祝了一番。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足球世界杯,我想还会来这儿庆祝的。”苏韦托知道南非队惨败给乌拉圭的消息,他说:“我们会赢法国,4:0。”

  开采演示

  当年,矿工8小时只能开凿一米

  “依靠原始手工的时候,我们8小时才能够推进一米。”在苏韦托的介绍下,一个矿工用钉锤敲打着,他的身边是一根蜡烛,一方面是为了无电时代的照明,另一方面是为了测试氧气的存有量。随后,这位矿工用边上的电镐开始作业,速率是5分钟1米,但是粉尘四散,到处弥漫着一股道不清的味道。“黄金很漂亮,你知道么,我们一吨矿石才能够提炼出4克黄金。”苏韦托说,“矿工们每天早上下井,在没有电梯的年代,他们靠步行走1852级台阶,2小时才能走到这个深225米的矿井内。”

  随后,一张地图显露出来,我们现在所处的“225米深度”的甬道,甚至不算整个“皇冠金矿”第一层的区域,而该金矿最深的通道是在3200多米的深度,现在即使通过电梯都需要2个多小时……当井下电梯把大家带回地面,人们都在欢呼“阳光”——井下感觉很久,其实不过是半个小时。

  回头望望井台,觉得很有趣:约翰内斯堡这座大都市,其实就是淘空了地下的黄金铺在了地面上——不是么?

  炼金现场

  1200摄氏度高温练出金砖

  空气在燃烧,仿佛身上的毛孔也能嗅到黄金颗粒的味道。如果说井下看到的是黄金是怎么开凿的;那么我们随后看到的,就是黄金是怎么炼成的。

  参观制作黄金的小屋是一个铁皮房子,大约有150平方左右,除了如同电影院一般的座位之外,在最前面有一个高温炉和铸金的台子。当记者坐进房间之后,耳边的广播传来,要求大家闭上双眼,让自己穿越时空到100年前的淘金时代。接着,四周的灯光全部熄灭,耳旁传来了爆破、敲击、运送岩石的声音,此后又是淘洗金沙的声响,不过炼金的工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经过了长达5分钟的等待之后,两名工人终于走了出来,打开了面前的一个熔炉。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让整个房子变成烘炉。黄金的熔点在1064.4摄氏度,因此想要把黄金融化,起码需要1200摄氏度的温度,因此一切放在熔炉中的东西都变成了火红色的。记者见到,熔炉里装有2个盛满金水的容器,工人使用长达2米的夹子将容器夹出,将金水倒入了面前的T形容器之中。大约1分钟后,金水急速冷却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金砖。最后,工作人员还拿出了一块高约20厘米,长约35厘米的巨型金砖让大家参观。记者用手摸了一下该金砖,感觉上面充满了无数的小孔,做工也不够精细,与在国内看到的金砖差别巨大。据介绍,在南非金砖的纯度大约为88%,而价格也按照国际牌价执行。在记者采访的当天,黄金的价格为每盎司3200多兰特。

  记者手记

  淘金

  据说1886年的一天,一位失意的澳大利亚淘金者查理森,在约堡的山坡上苦闷地走来走去。突然,一块石头险些将他绊倒,他恼怒地用脚踢了它。但当他定睛观瞧这块石头时,竟然眼前一亮……

  不错,这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矿石,约堡这个当初的小山村,就是因它而逐渐兴旺起来,而今更是成为南非的经济中心。

  要真正了解约翰内斯堡的历史,你必须追寻当初那些淘金者的足迹,亲身体验一下那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走进那废弃的金矿矿井,是再好不过的途径了。而最典型的废矿,就在索韦托地区。

  这是由3个废弃金矿组成的博物馆,它记录了南非的“发家史”,被保存下来的最大意义,也就是为了让南非的后人体验一下,他们的祖辈当初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谋生的。记者昨天亲身体验的,是一座深度达3770多米的废矿。

  下井之前,导游带领我们先观看了一段有关于南非淘金历史的短片,那个短片讲述了矿工们在一百多年前噩梦般的工作和生活。他还很严肃地提醒我们,诸如高血压、肺气肿、心脏病等患者及6岁以下儿童和孕妇不得下井。似乎,我们此行要下到非常非常深的地方,我们甚至期待着平生第一次到达距离地面将近4公里的地方。

  戴上安全帽走进矿井升降机的那一刻,心里颇为兴奋。但没多久,便平添了几分紧张。升降机里没有灯光,十来个人挤在这漆黑、狭小的空间内,而脚下便是深达好几公里的矿井。

  但没有多久,升降机便停了,导游用中国话喊道,“过来,过来”。我们知道,我们的第一站到了。跟着导游,我们在矿井时高时低的甬道里穿行了将近一公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那些掘金的机器犹在,甚至一百年前的炸药都还被完好无损地摆放在柜子里。

  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场面,但透过这里的环境还有那些已经成为文物的掘金工具,我们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矿工们当初糟糕的工作环境。一位蹲守在矿道里的工人,为我们演示了掘金的工作流程。一百年前,矿工们用最原始的斧凿工具,花费8个小时才能向前推进1米。此时,许多人已经感到轻微的呼吸困难和头晕了。

  但事实上,我们才刚刚抵达了距离地面225米的地方,离当初矿工们真正工作的地方还有太远太远。从矿井图上看,我们的位置好像刚刚在地皮之下。我们想继续深入这座矿井,但导游明确拒绝了我们的要求。他说,要乘坐升降机到达这座矿井的最底部,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且井下空气更加稀薄、环境更加恶劣,会出现危险,这个博物馆是不允许游客继续深入下去的。

  我们不得不再次乘上升降机,在心里送别着那深埋在地下的约堡的真正历史。而此行尚未结束,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矿主人当初奢华的住所,它就在矿井之上,旷工们曾在它下面几千米的地方掘金,而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会在井内遭遇不测而丢掉性命。

  最后一站,是黄金提炼的演示。看着那金灿灿的金砖逐渐成型,听着现场播放的解说:“黄金,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心里想着的,却是约堡那血与泪的历史……

  晨报约翰内斯堡专电 特派记者魏杰

  一段被淡化的历史:华人淘金梦

  晨报约翰内斯堡专电 特派记者魏杰

  约翰内斯堡,黄金之城。

  历史证明:黄金是繁荣的标志,同时也是罪恶的象征。勤劳的华人曾经在南非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是南非的历史并没有记录下他们。悄悄地去,悄悄地走,留下的是南非民间关于华工美德的怀念。

  战后引入华工

  1899年至1902年,英国发动了入侵南非的战争,史称布尔战争,结果是英国战胜,吞并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共和国。德兰士瓦盛产黄金和钻石,也是南非的经济支柱和命脉。然而经过这场战争,矿业凋蔽,矿坑由七千多处锐减到四千多个,税收大减,失业大增,整个南非经济趋于崩溃,政局动荡。英国驻南非洲专员密尔纳认为,要恢复南非政局和经济正常,应先从恢复德兰士瓦的矿业着手,为此就必须从中国或日本引进劳工。有些媒体上把华人描写得出奇好:“华人头脑发达,拥有美国北方人的冲劲和机智,犹太人的理财和经商的能力,苏格兰人的冷静和获得欲,土耳其人的忍耐和中庸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世界各优秀民族的长处,中国人一样也不缺。后来这种观点占了上风,并最终形成十万华工赴南非的历史浪潮。

  华工的工作效率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没有让金矿的矿主业主们失望,他们感到很是满意。为了最大程度压榨劳动剩余价值,他们先是故意压低以前白人员工的工作薪水,延长工作时间,搞坏居住条件,减少医疗照顾,从而迫使白人自动离开。然后再要求政府大量输入华工。1906年,在南非德兰士瓦的华人矿工人数就高达51427人。也正是由于雇用大批华工,使得劳动效率直线提升,黄金产量竟猛增一倍。

  有意思的是,在中英协议的条款中,按西方的惯例,规定每个华工可以携带家眷到南非,旅费由矿主承担。可中国人还是愿意把家眷留在家乡。

  有压迫就有反抗

  虽然华工的劳动素质不容否认,可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却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在开往南非的运输途中,由于恶劣的船上条件,华工死亡的数字,骇人听闻。据德兰士瓦公布的数字,1904年6月30日,伊克巴号船上载有华工2025名,抵达南非德班港时只剩1970名。

  而目的地南非也并非华工想象的“自由天堂”。在当地殖民统治者的眼里,他们只是一个被集体奴役的特殊群体。对于华工而言,尊严是相当奢侈。当时,矿场设立私刑、体罚华工是很普遍的现象。譬如兰德金矿“围以铁栅,华人从此不许再出,日用饮食、衣服,只许在围内购买,围内之货物,无论精粗美恶,其价格十倍于商店”,“其做工也稍不如工头之意,则驱之于僻静之处,击其手足,吊于空中,酷刑毒打,此等惨苦之情形,令人闻所未闻矣。”

  有压迫的地方自然就有反抗。史料表明,从1904年6月-1905年6月的一年时间,华工奋起反抗的严重暴动就达28次,而在1905年-1906年间,华工反抗尤为激烈。华工反抗斗争之激烈,引起南非以至英国党派间的激烈斗争,并给那些反对引进华工的派别以口实。加之南非德兰士瓦公众举行大会,抗议虐待矿工,强烈要求废除此种华工制度。彼岸并非天堂,回头才是“故园”,尝尽苦头的华工,不再抱任何幻想,对于这片满是“钻石和黄金”,也满是“血泪和罪恶”的土地毫无眷恋,等契约一满,便迫不急待地踏上返程归乡的道路。从1907年起,华工开始大批返国,到1910年2月最后一批契约期满的华工撤离南非后,留下的华工仅有305人。大规模的来,又大规模地走,这在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例子吧。

(责任编辑:魏贵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积分榜

  • 1
    乌拉圭 3 7
    2
    墨西哥 3 4
    3
    南非 3 4
    4
    法国 3 1

    绝代双娇

    刘闻雯-模仿乳神祝贺西班牙
    刘闻雯-学乳神贺西班牙

      西班牙夺冠了,我想说:“西班牙踢的是下个世纪的足球,我想亲吻每一个斗牛士!”

    何和-攻势足球进行到底
    何和-攻势足球进行到底

      西班牙队也是自始至终坚持将攻势足球进行到底的球队。藐视功利,始终遵循内心的热情来踢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