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德国世界杯结束还没几个月,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赫伯特·海纳突然接到时任德国足联秘书长的霍斯特·施密特的电话:耐克正在挖墙脚,想取代你们成为德国国家队的独家赞助商。
“这还得了!”海纳急了。
从1954年起,德国队的独家赞助商就一直是阿迪达斯。当年,国际足联还不允许球队穿着有广告标志的运动服时,西德队员的脚上穿的就是阿迪达斯球鞋。所以,阿迪达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耐克抄了自己的老家,于是一举将德国队的赞助费提高一倍至2000万欧元/年,终于击退了耐克的“挖角”企图。
后来海纳笑言:“我们的防守非常漂亮。”
FIFA(国际足联)商业化运作的成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因此遭遇了“过度商业化”的指责。只是,指责归指责,FIFA一手搭建起来的世界杯营销平台,还是成为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从南非世界杯开始,赞助商被分成3个类别:FIFA顶级合作伙伴、国际足联世界杯赞助商和本土赞助商。南非世界杯官网上的资料显示,FIFA赞助商包括6家企业,分别是阿迪达斯、可口可乐、酋长航空、韩国现代起亚、SONY和VISA;国际足联世界杯赞助商也有6个,为百威啤酒、嘉实多、Continental、麦当劳、MTN电信公司、萨蒂扬软件。
赞助世界杯从而达到营销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一个既耗钱又耗智的大工程:挖墙脚、打游击、胆大心细、勾心斗角、防守反击……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