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西蒙·库珀
如今这支荷兰队的代表人物并不是天才罗本,甚至也不是斯内德这位典型的荷兰球员。而是那位面容憔悴的老家伙奥耶尔,这位乏善可陈的职业生涯快走到头的球员,等到世界杯决赛开始那天他就满36岁了,甚至在自己的俱乐部埃因霍温队里就常年是替补。对巴西比赛开始前15分钟他才知道自己要上场,原因是主力马泰森在热身时弄伤了自己。
这个只有1600万人口的国家过去10届世界杯里4次打进了半决赛,这也是为什么不是英雄的奥耶尔可以代表他们的胜利,赢下巴西靠得不是某个荷兰球员,而是整个荷兰足球文化。
在幸福的国度里不需要英雄,这个国家的后防线上有范布隆克霍斯特,这位35岁的防守专家;还有海廷加,虽说去年在马竞并不成功,接着是奥耶尔和前途无量的范德维尔,总之荷兰能赢并不是因为它拥有最好的球员。一方面和幸运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地球上最明智的足球文化,它在几十年里还能自我更新与时俱进。
荷兰足球起源于1965年,从里努斯·米歇尔斯把自己的二手斯柯达停在了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体育馆旁边就开始了,他从阿贾克斯弄来了克鲁伊夫,这两个人在一起创造了荷兰足球的风格,全世界称它是“全攻全守足球”,而荷兰人更愿意叫它“荷兰足球”。
时间来到2001年,荷兰在都柏林败给了爱尔兰,这种风格开始动摇了,之后2007年,范·巴斯滕当主教练的时候,问他的球员是不是应该改换体系,七名老队员聚在一间酒店房间里然后建议放弃边路。从荷兰历史上来看,这个决定基本上是跟16世纪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差不多。
不过范·巴斯滕接受了,因为荷兰球员相信他们能革新足球、革新他们的风格,现在他们的阵型中只有1个前锋以及多达5名的中场球员。这个阵型合适地就跟量体裁衣一半,靠着两名防守型中卫,荷兰就能赢下比赛。再也不用无数脚传球后才得分,他们只要瞬间突破进球就行。罗本对斯洛伐克时进得那球就是范本,传统观念中的边锋已经过时了,“是应该收进古董首饰盒的那种”——说这话的是希丁克,也就是改革传统之父。
罗本扮演的是那种从外切进去的边路球员,他可以从右路犀利地切进禁区,如果有3个人围住他,那就会为斯内德打开空间,后者已经进了4个球了。就像马拉多纳的遭遇所显示的那样,有个天才是很好,可关键是你得懂得去用他。
于是这支跨越了传统的荷兰队将奉献的结果是:在决赛中打败德国人。
编译 曹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