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陈华
“嗨!您好么?”得知我是来自中国上海的记者后,加纳队主教练拉耶瓦奇竟用字正腔圆的中国话打起了招呼。原来,拉耶瓦奇在2000至2003年在北京国安当过3年助理教练,这让他有了在记者面前“炫耀”的资本。除了“您好么”,他还会“谢谢”和“再见”。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我随便报了3个在申花队当过教练的塞尔维亚人名,“彼德洛维奇、伊利亚·佩特科维奇、可可托维奇”,并强调,“我都有他们的联系方式,是好朋友。”马上,拉耶瓦奇看我的眼神都开始不同了,他频频点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和兄长。”
拉耶瓦奇很没架子,记者结束采访提出合影,他主动把手搭上记者肩膀,相当配合。
拉耶瓦奇的亲民做派,其实和他的职业生涯没有太漂亮的履历有关。球员时代,拉耶瓦奇并没踢到南斯拉夫国家队的经历。执教时代,他更多时候担任助理教练。只是在离开中国后,他开始在塞尔维亚执教贝尔格莱德红星和一些塞甲弱队,随后也曾前往瑞典执教。
然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中国的经历,让拉耶瓦奇有了在海外执教的宝贵经验。2008年,他顶替原上海中远主教练勒瓦尔拿起加纳队教鞭,但被加纳媒体和球迷广泛质疑,认为“缺乏大俱乐部和国际比赛经验”。不过,拉耶瓦奇稳守反击的执教风格,严格治军的管理方式,恰恰适合加纳这样不乏天赋但缺乏组织的非洲球队。正因如此,拉耶瓦奇执教加纳两年,加纳媒体和球迷态度大转变,认为“他是加纳历史上最成功的主教练”。
“塞尔维亚教练在全世界都能证明自己,这次我没给塞尔维亚足球丢脸。”拉耶瓦奇最后这句充满祖国荣誉感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本报开普敦7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