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绿点球场的中线看成是一面大镜子,意大利人仿佛在对面看到了自己———别无二致的出色防守,一脉相承的防守反击,巴拉圭队所表现出的风格和能力完全就像克隆了意大利一般。难怪赛后在评价对手时,里皮会恼羞成怒地说道,“巴拉圭只会躲在后场防守,没有任何创造性。 ”能让以防守著称的意大利人失态,能与对方战成1比1,巴拉圭无愧于“硬骨头”之美名。
巴拉圭很“意大利”
从里皮赛后的评价不难看出,银狐很是看不起巴拉圭。但1比1的结果却证明了巴拉圭足够值得尊敬,尤其是防守上,巴拉圭完全表现出了丝毫不逊色于意大利人的水准。
早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强大的巴西在面对巴拉圭的防守反击打法时就吃尽了苦头,在客场0比2告负。难怪巴西教头邓加提前警告意大利要 “小心为妙”。而里皮自己也坦承,“世界杯的首场比赛最重要,而且巴拉圭也是最棘手的对手。 ”
“巴拉圭就是那种典型的难缠的、奇怪的南美球队。”意大利门神布冯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指出了巴拉圭的可怕之处。他们基本不像一支南美的球队,既没有巴西人的技术,也缺乏阿根廷人精美战术,甚至在身体上也不够乌拉圭人强壮,但他们却有南美球队少有的纪律性和韧性,这也让他们将防守反击的战术演练得炉火纯青。在阿根廷人马蒂诺入主这支球队之后,巴拉圭更是将这种典型的偷袭式打法发展到了极致,尤其是在防守阵型的保持和反击中线路选择上更加完善。
开普敦的一场大雨更加坚定马蒂诺恢复简单粗暴战术的决心,8名球员密集后场防守,进攻上后场直接长传找2名前锋。以定位球、远射这两大雨战利器解决战斗,且阿根廷教头的三次换人全部用在中前场,进攻投入兵力虽不多,但却始终保持对卫冕冠军后防线的压力。事实证明,巴拉圭人战术几乎堪称完美。
意大利失去创造性
里皮对于巴拉圭的评价,基本可以照搬过来,当做是对自己球队的评价。如果皮尔洛不是坐在替补席上,也许里皮还有蔑视巴拉圭的理由,但在暂时失去了皮尔洛之后,里皮所说的创造性也几乎在这支意大利队身上消失殆尽。
在和巴拉圭一战之前,当有媒体问到皮尔洛缺阵里皮有何应对之策时,“银狐”胸有成竹地淡定一笑:“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咱们赛场上见。 ”不料转眼间《米兰体育报》已用四个字 “泄底”:“蒙托利沃。”的确,蒙托利沃一直享有“皮尔洛二世”的美誉,但他从来没有向世人证明过他配得上这一称赞。
开场之后的25分钟,蒙托利沃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他几乎成为了意大利前场最为活跃的人物,尤其是在第22分钟,他在中路抢断后的射门更堪称意大利队上半场最佳机会———此时此刻似乎一个全能中场即将展现在意大利球迷面前。
然而蒙托利沃短暂的抽风并没有把创造力带给意大利队,他很快就重新变回人们熟悉的那个蒙托利沃:传球毫无思路与灵感,一时兴起就会起脚浪射,拼抢倒是还算积极,但里皮若只是想要一个中场拦截手,场下还坐着加图索与帕隆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