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黎晓斌摄影报道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3D世界杯”,一支由英国、美国、法国专业摄像师组成的团队已经在南非工作了一年以上。当然,所有3D摄像用的都是一家日本赞助商的设备。虽然国内还暂时不能看到世界杯的3D转播,就让记者来带大家看看,这3D到底有多好看。
3D重点是巴西队
3D其实是对大脑的欺骗“有3D,谁还去现场啊?”
其实并不是全部比赛都有3D转播,国际足联只公布了25场:部分小组赛以及全部淘汰赛。巴西队得到了最多3D转播场次。他们的全部3场小组赛都在其中。德国、荷兰、西班牙、阿根廷、韩国和尼日利亚各被3D转播两次。当然,揭幕战是肯定用3D的。
除了开幕式的足球城体育场外,约翰内斯堡艾理斯公园球场、开普敦绿点球场、德班球场以及伊丽莎白港球场有3D转播设备,其他球场就没有了。每场比赛3D转播需要投入7组14台摄像机来完成拍摄,然后需要对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进行高速处理并对图像差异进行有效补偿。
3D其实是对大脑的欺骗
3D直播足球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并将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这时你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像,还需要借助光学原理,在放映机前面安装偏光设备,改变光射出时光波的振动方式。
当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时,配合专用的立体眼镜,人的每只眼睛就只能看到相应一侧的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用这种方法“欺骗”我们的大脑后,你就会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有3D,谁还去现场啊?”
约翰内斯堡的曼德拉广场是目前全世界惟一的3D展示厅。演示者先是放了一小段《生化危机》,感觉跟国内看3D《阿凡达》差别不大。主持人笑了笑,马上来一段联合会杯决赛。天啊!双方球员入场时给了大特写,几乎身上的汗毛飘动都清晰可见。每一个镜头都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触手可及。
当双方球员纠缠在一起向你冲刺过来,你可以感觉到他们急促的呼吸,可以清晰地看到飞向球门的足球旋转着与门柱擦身而过,毫厘之差,让你恨不得伸手将球捅进网窝。镜头一闪,卡卡已经悄然“飘”到了你的眼前,一个强烈摆腿,大力抽射,就像扫在自己脸上,而被高速抽出的皮球似乎要射穿银幕,飞到观众席上……
“有了3D转播,今后谁还去现场买票看球啊!”身边一位同行惊呼,或许3D才是票房的最大“毒药”。
搜索一下
3D世界杯是指国际足联于 2010年首次在世界杯转播中使用3D技术概念,将有25场比赛使用3D专业摄像机拍摄并进行转播。而通过专门的播放设备(3D电视或者影院中的3D播放设备),观看者只要戴上特制的3D眼镜,就可以欣赏到立体版的比赛实况。
最大麻烦是带宽
演示结束后,凭借着FIFA的注册证,在被简单安检后,本报记者得以走进转播棚。原来,前台两条轨道两端各有一台造型复杂的摄像机。这机器无论构造还是体积都比普通摄像机大上不止一倍。两台机器同时从两个不同角度工作,记录下不同的画面构架。摄像师耸耸肩:“只要调试妥当,拍摄方法和普通摄影机区别不大,只是分机位和分画面的问题。”控制中心是整个转播过程的关键。总工程师亚博说,画面经过后台合成,剪辑和制作后,便可形成转播信号传输到播放器:“剩下的事就是你戴上眼镜,OK!”
3D电视和数字电视的产业链相似,需要有3D节目源、信号传输以及播放3D节目的电视机。对于硬件条件并不出色的南非来说,最大的问题是:3D电视信号的传输比数字电视要求更高,至少要增加20倍的带宽。
(本报约翰内斯堡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