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世界杯,引发中国足球新一轮的“反思”,北京晨报因此约我写稿。仔细想想,发现许多话在几年前早已说过,再说难免有重复之嫌;然而,看看中国足球,问题依旧,陋习依旧,既然要“全面反思”,就不得不旧事重提。因此,我只能以一向持有的“旧观点”,参与中国足球的“新反思”。 国际足联在一份有关世界足球运动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影响足球运动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金钱,也不是人口总数,而是足球的传统。传统涉及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诸多因素。文化、道德、思想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够说清的,而制度往往是它们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一个相对稳定、完善、高效的联赛应该是足球传统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以联赛为本”的道理所在。 在职业联赛全面启动市场而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的1996年,中国足协在其召集的一次俱乐部总经理会议上,曾经组织学习了上述报告的有关内容。这一举措似乎表明,中国足协准备着手解决联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联赛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以求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这也应该是足球改革的初衷。然而,面对联赛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凡有国际大赛,中国足协必然调整国内联赛赛程甚至取消升降级以为大赛让路,联赛因之支离破碎、不伦不类。 几年前,我曾质疑过“在足球荒漠上建造高楼大厦”的想法和做法。当中国的足球联赛依旧非驴非马时,当中国的足球产业化脚步停滞不前时,当某些俱乐部毫无根基地“财大气粗”时,当所有的俱乐部都与“假球黑哨”难脱干系时,诸如“打造中国的曼联、皇马”、“若干年内进入世界俱乐部××强”之类出自国内俱乐部之口的豪言壮语——如果没有自欺欺人的动机的话——听起来更像是痴人说梦,与之相应的行为则明显具有不自量力及拔苗助长的特征。这种现象与中国足协牺牲联赛的做法一样,反映了普遍存在于中国足球界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因此导致的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方式。 引起中国足球此次反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届世界杯赛中国队与日本队、韩国队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单从比赛中看,与韩日球员相比,中国球员的技术和意识明显落后。在中国队里,很难看到脚法娴熟、技术出众或用脑子踢球的球员,他们吃饭的本钱多为身高、体重、力量和速度。用这些东西对付东南亚或者西亚的某些球队往往效果不错,因为这些球队相对于中国队的技术意识优势,不足以弥补他们球员身体条件上的劣势,中国队预选赛的出线,主要靠的是这些东西。但是把这些东西拿到世界杯上来就不灵了,它早已背离了世界足球发展的潮流。人们看到,一向打力量足球的英伦北欧球员的技术意识一点儿也不差,何况离开亚洲,中国队的身体已毫无优势可言。 国家队反映出中国球员的现状,这与选材标准有关。现在,国内各级足球队的教练一般喜欢挑选身高体壮的球员,因为可以更快地出成绩。而这些早早确立了身体优势的球员在放松自身技术进步要求的同时,也压制了那些身体条件一般却具有技术潜力的青少年球员的成长。如此选材标准是中国足球急功近利的普遍心态及违背规律的行为方式的又一个证明。 ●戴大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