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办奥运会将为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的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北京是一座独具文化魅力的古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年增长率保持在9.5%以上,1999年人均GCP达到2399.8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近10年来累计吸引外资168.61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商和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同时,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也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承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最佳的一箭双雕的办法。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奥运会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总之,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至少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会更高。 二、承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 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承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 “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但是近10年来尽管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幅却呈减缓之势。“八五”期间北京市接待外国游客的人数年均增长17.13万人,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亿美元;“九五”期间外国游客人数年均增长仅为7.7万人,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仅为0.63亿美元。显然如果没有新的题材来拉动新的需求,旅游业要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有很大的难度。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 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近年来首都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繁荣假日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承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年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但是,应该提出的是,奥运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都是常年、稳定的岗位,除了新建的体育设施以及配套兴建或改扩建的基础设施能提供相当数量的稳定就业岗位外,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大量服务性就业岗位只是短期的、季节性的。但无论如何承办奥运会都是缓解新世纪前10年首都就业压力,提高北京地区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背景资料 奥运会给主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始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根据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直接效益94.48亿美元,间接效益166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其中直接和间接效益23亿美元,诱导性效益28亿美元。最近新南威尔士财政署和塔斯马尼亚州立大学地区经济分析中心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报告认为,悉尼奥运会对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的经济有一个12年周期的影响,新南威尔斯州的生产总值在12年内将增加63亿美元,其中前期(1994-1999年)增加38亿美元,赛期(2000年)增加12亿美元,后期(2001-2005年)增加13亿美元。尽管上述数据由于研究机构、研究方法不同并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它至少可以说明近几届奥运会已经从整体上结束了收不抵支的局面,并且给主办国,尤其是给主办城市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鲍明晓 (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