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王治郅
孙继海李铁
足球彩票
首页-邮件-短信- 商城-搜索- 新闻-体育- 财经-I T- 娱乐圈-女人- 生活-健康- 汽车-房产- 旅游-教育-出国- 求职-动漫- 校友录
体育新闻 - 中国足球- 国际足坛 -足彩 -篮球 -棋牌 - 综合体育- 滚动 -图片 -体育漫画 - 狐说八道- 约会
本版最新新闻
  • 米卢:"我是中国的签约主教练 不会帮助巴拉圭"
  • 阎世铎"进军世界杯不是最后一次 要争取连出三次线"
  • 新球将为中国队征战世界杯--"飞火流星"亮相北京
  • 世界杯在舌尖预演-国足众国脚渴望单挑世界大腕
  • 足协10人分兵三批赴韩抽签 阎世铎27日奔赴东京
  • 中国队釜山无上签 与两支世界强队同组的概率非常大
  • 本版讨论最热新闻
  • 焦点问题引发争议 记者四问阎世铎被禁遭遇尴尬
  • 记者尖锐问题未获满意答复 足协通气会不欢而散
  • 阎世铎今天发表"阎五点" 扬言对"黑哨"一查到底
  • 他姓孙或姓沈-宋卫平透露前任足协官员是中间人
  • 张吉龙代表中国足协表态:对“黑哨”要治病救人
  • 本版新闻搜索

     

    首页>体育>国内足坛>国家队>中国队进军世界杯>进军世界杯>最新动态我来补充两句
     
    这样练把国脚练废了? 各方名士评说“米卢式训练”

      “这样练下去会把这帮球员练废了”。

      一位长期关注国家队训练的国内老资格教练充满忧虑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从国家队小组赛的具体情况和表现来看,他的话或许并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没有状态?

      最初是部分国脚来自身体的无意识反应,很快一些国内教练也开始理解了这些球员“兴奋不起来,紧张不起来,状态出不来”的疑惑。那位持“练废了”观点的老资格教练更是矛头直指米卢:“毫无疑问,米卢在整整一周的训练中根本没有上过量,很难使球员在一周之内出现又一个兴奋点,这样的后果将会使球员在国家队呆得越久越没有状态。很多在国内打联赛的球员都出现了这种感觉,从国外回来的谢晖范志毅也有这种感觉,杨晨回来的时间最短,但也正在出现类似的趋势。照这样下去,真正值得我们担心的是十强赛。”

      难道米卢就是用这种足以把人“练废了”的方法赢得了那些辉煌的成绩?在这位老教练看来,米卢的经历暴露了原因之所在,因为“米卢的所有成绩都来自于世界杯,他的临场指挥能力和经验使他在这种赛会制比赛中如鱼得水,但他缺少预选赛的经历,而唯一一次在美国大联盟的联赛执教经历也是相当糟糕,说明他的方法在联赛制比赛中的确存在问题。”

      把俱乐部对待联赛的训练方式作为衡量国家队的标准绝不科学,但本次小组赛恰好是每周一赛,在赛程上与联赛完全一致。然而,米卢的训练方式却与目前国内各俱乐部习惯做法大相径庭。分歧的焦点在训练的强度,具体而言,就在于盛行于各俱乐部的每周三或周四的那堂大量课,而在国家队却没有。强刺激与“老爷车”周三的大量课几乎已成为国内俱乐部训练计划中最不容置疑的一大要素,传统究竟因何而来?

      一些老国内教练是传统最坚决的捍卫者,他们有他们的理由。一名甲A主教练认为,大多数球队在周三上大量,其实就是在一周准备期的中段,设置一个类似于比赛量的强刺激,使球员在身体上对比赛有一个提前的适应。前面提到的那位老资格教练也持这样的看法,在他看来,“如果每隔两三天就有一场比赛,也就是赛会制,那么其间无需再增加另外的强刺激。但是对于一周这个足以影响球员状态的时间段来说,就需要有一个兴奋点的再调节,而米卢却把整个一周都当作了恢复期”。

      韩国教练李章洙并没有接受过中国足球传统的规范,但他对量的要求显然更甚于国内教练。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两辆完全一样的车同时在制造厂出库,一辆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开,一辆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开,几年后再来测试两辆车的性能,老人开的那辆肯定很难上120公里的时速,因为他最高只开到过80。第二个例子是:一辆车在比赛中以150公里的时速跑完全程后,不能马上熄火,要让它逐渐降温,这就是比赛后的恢复,一般球员赛后要完全恢复过来需48小时;反过来说,这辆车一周后又要比赛,那么应该其间以相近速度再开一次,这就是强度的要求。

      而米卢却是在一周时间内坚持用50公里的时速保养发动机?

      相比之下,一些年轻教练显得敢于去怀疑传统——周三是否一定要采取很大量的训练?一周的训练完全保持一条平线当然不行,但米卢的训练强度是否就真是一条平线?在一位甲B主教练看来,中国足球应该去接受和正视外籍教练带来的分歧,但是,从出线这个任务来说,对米卢的讨论仍然很有价值。

      下蹲和蛋炒饭

      下面的两件事也许相当有说服力。

      一些外籍教练来中国执教后,在带队进行力量训练时并没有安排下蹲的项目,但是那些从小到大在所有教练手下都练下蹲的球员,却在训练结束后自己加练下蹲,理由很简单———不下蹲我们两腿发虚;

      同样是外籍教练,在夜场比赛前不让球员吃正式的晚餐,而是带他们去喝咖啡、吃点心,可是大多数球员在吃过点心后又偷偷转身回来,到餐厅点一份蛋炒饭吃下去,原因还是很简单———不吃饭比赛没劲。

      米卢应该听听这两个故事。在下蹲和米饭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球员,同样也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周三上大量的习惯,突然不这样练了,也同样会有两腿发虚和没劲一般的“不兴奋、不紧张”,这也许与分歧之间的对错无关。大量课的刺激与下蹲和米饭一样,反映出的正是我们从心理和身体上对某种方式的习惯性依恋。

      一名年轻教练说,如果让我去带一支青年队,我会让他们继续练下蹲,但如果让我去带一支少年队从小练起,我也许就不会再让他们练下蹲。这大概就是米卢面临的问题——他的任务是带他们赢得比赛,而不是用数月时间来改变他们的习惯。

      专家意见:必须重视受训者感觉!

      中国足协常年设有联赛调研小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通常会在分派给自己的甲级队中蹲点调研训练,并在一年一度的海埂集训中深入了解中外教练在训练方法上的区别。关于国家队和俱乐部队中存在的“大量课”的分歧,记者专门询问了其中一位专家,并记录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由于事关国家队的敏感话题,他坚持不愿透露姓名。

      “对于一周一赛的联赛,在一周中段即周三上大量,这种做法在国内教练、甚至不少外籍教练中已经成为普遍规律,从中国足球的发展过程看这算得上一个传统特色,而从国际足球的理论来说,这样做同样有科学依据。具体而言,正式比赛才是真正的‘大量课’,在此之前的大强度训练课也就是一种提前的适应,其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周期内强度的起伏来刺激调整球员的状态。目前大多数教练的训练计划,都呈现出一种恢复、上量、调整、适应的曲线,原因也就在此”;“米卢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训练中没有大量课应该是他感觉球员的量已经够了。更确切地说,他是想把储备体能和调整状态的任务交给联赛去完成,但事实上,联赛的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在六场比赛的间隔周内,米卢仅仅只做恢复工作同样是远远不够的”;

      “上大量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习惯了这种训练曲线的球员来说,突然改变很容易会使他们处于一种‘冬眠’状态,失去了过去熟悉的起伏感和节奏感,他们就很难按照过去的习惯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训练的终极目的在于球员的状态调整,所以衡量训练效果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受训者的自我感觉。如果球员感觉出不了状态,就是受训者感到了不适,那就说明训练存在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或许可以改变习惯,从不适到适应,但米卢绝没有这样的时间,所以说,要迎合结果就要迎合习惯”。(刘晓新)

      徐跟宝:没有强刺激会变软脚蟹

      徐根宝带过国家队,也带俱乐部队,因此对赛会制和联赛制的不同训练特点都有自己的见解。

      徐根宝认为,赛会制和以七天为周期的俱乐部赛,在训练的时间安排节奏上不同,但最基本的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训练必须有强刺激、要使训练的质量尽可能接近实战,这样球员在比赛中才不会表现得像“软脚蟹”。

      “国家队备战大型赛会制比赛,一般时间20天左右,在这个阶段里,我会把第一周作为大量训练周,要上三次大量;第二周是缓量周,只上一次大量,给球员以时间来恢复,比赛前一周以调整为主,只上一次中等的量,刺激一下。”

      徐根宝说,“其实这也是足球训练的一般规律。如果没有大中小的训练量的区别,没有形成一条运动状态的曲线,或者曲线幅度小,仅靠比赛刺激,这样在比赛中肯定达不到好的状态,变成‘软脚蟹’就是必然结果。”

      “没有兴奋,就没有爆发”。徐根宝认为,训练的基本规律摆在那,每个人都可以从书本上学来,但最难的是监督和严格要求。“运动员最怕的内容,往往就是效果最好的内容。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的效果,在比赛中最能得到体现。”

      徐根宝认为还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即使有伤病或年迈的球员需要照顾,也只能在恢复、缓量的时候照顾,在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时,所有人必须一视同仁,否则他们不可能达到比赛要求。

      祁宏:没有痛的刺激

      祁宏可能是最早对自己的状态产生怀疑的球员。当时小组赛还没有开打,因伤病“窝”在国家队里的祁宏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总觉得,在国家队的训练恐怕不适合我这样身体条件的球员,因为自己感觉状态总是出不来。”他把自己的困惑解释为一种个体差异,他认为自己身体条件偏弱,往往需要不断的强度刺激才能出现兴奋点。

      但事实上,与他有同感的球员在国家队中不乏其人,而这种感觉也保持了从一系列国外比赛到小组赛的一致性。一名后卫球员表示,国家队的训练量使自己“吃不饱”,具体地说,就是身体总是处在一种放松状态中,到了打比赛的时候往往会“想用力却使不出力”。

      意识到有无大量课的区别是在小组赛临近结束的时候。一名球员说,有时候按摩会很痛,但痛过以后却很轻松,这与练得很累的大量课也许是同一个道理。没有“痛的刺激”怎么办?一名中场球员倒不以为虑,他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这关键看球员的自我调整,我觉得量不够就自己加练”。这恰恰就反映出了问题,抛开球员自己给自己当体能教练是否科学不论,教练带训练、然后球员自我调整,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训练方式呢?是球员吃过点心后再叫蛋炒饭?还是米卢让他们吃一盘蛋炒饭?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米卢:队员得100%地投入

      在米卢看来,不管是3抢6的小组练习还是网式足球,队员都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游戏,如果能够投入100%的精力,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喜欢长时间的训练,但我的方式不是这样,只要队员能够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他们的训练量是足够的。问题是有的队员并没有100%地使出全力。”米卢说他经常去看欧洲各大俱乐部的训练,从中吸取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可以说中国队的训练与他们并未有什么不同,反而是更加细致。只不过有一点可能不尽相同:那就是队员在训练中的态度。无论是哪支队伍,从热身活动开始就听不到任何笑声、说话声,只有教练的催促声。

      分组对抗中的叫停,米卢虽然有他的道理,但他也承认过多的叫停可能会影响对抗的质量和数量。关于这个问题,在今后的训练中他说肯定会不断改进,让队员既可以接受并记住,又不影响对抗的连贯性和质量。(李响)

      朱波:关键是训练强度

      去年实德队曾有一名专职体能教练托马斯,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在完成了上个赛季的任务后便回南斯拉夫了,来自克罗地亚的马米奇和中方教练朱波承担起实德队的体能训练任务。朱波说,实德队在联赛期间基本上是一天一练,并且实行的是走训制。一般情况下,每周三要上一堂运动量较大的训练课,然后再逐渐调整以迎接周日的比赛。这样做也就足够了。因为要想保持好的体能状况不在于训练时间的长短上,关键是体现在对训练强度的把握。国家队队员回到俱乐部后感觉不太好,很可能是米卢的训练量不够,也只有把队员的机能刺激到一个极限后,再缓冲一下才能得到提高。



    (足球报)


    (2001年5月30日14:30)
    订阅搜狐体育短信   发手机短信,推荐此新闻给我的朋友
     
    相关文章
    朱广沪:米卢训练方法没错 不用孙张是“障眼法”(05/30 14:25)
    杨晨临行赠言: 还是信任米卢吧(05/30 14:19)
    霍顿对“郝海东米卢矛盾”感到惊异和茫然(05/30 13:32)
    一幕是非难说的争论引出科萨与米卢的域外江湖情仇(05/30 13:06)
    米卢接受美联社采访:只要我还行,我决不言放弃(05/30 10:54)
    首页>体育>国内足坛>国家队>中国队进军世界杯>进军世界杯>最新动态我来补充两句
    Copyright © 2002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