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能打入决赛,但入围联赛四强已创下山东男排史上之最。凭借九运会上的惊世一战和本届联赛上出色表现,山东济钢主教练张洛和他的队员们理应获得人们的尊敬与喝彩! 在这群“长人”中,白皮肤的迪马显得分外突出。步步高排球联赛2002赛季,他是山东济钢毋庸置疑的头号功臣之一。而在他即将告别中国的时候,主教练张洛方才完整托出了自己的引援故事。 逼上梁山 套用一个几乎用俗了比喻,张洛算得上是中国男排联赛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1赛季开赛前,因为他的队伍中添了一张洋面孔,引得不少记者赶往采访那个叫“尤拉”的小伙子,而那也正是时年已满5岁的全国男排联赛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外籍球员。因为“第一”而备受关注的尤拉很快被给予了名实不符的评价,那个时候甚至有人猜测,“山东队找这么个水货外援来,恐怕就是为了宣传炒作吧?” 时隔一年之后,张洛对这种言语的反应依然强烈,“我还有心思炒作?我当时压力大得不得了,还炒作呢,自己不被炒就不错了!”他说199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山东男排和济钢集团的合作,双方当时初协议作三年,这三年间济钢每年为山东男排提供200万资金的支持,而山东队必须三年三大步,如果降级资金就砍掉一半。“应该说济钢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按照当时的说法2002年我们就必须争冠军了!”看看手下七八个人、五六条枪,张洛暗想,就这样打,怎么也完成不了任务了!出路只有一个——引外援! 盲人摸象 合作协议一签,他就动了心思,可是盲人摸象,“一点门路都摸不到!”2000年就在茫然无措中过去了。2001年他只身赶赴俄罗斯,找到了尤拉,“当时就知道他不是最理想的人选,但是没办法,第一次找,根本就没有弄清楚人家联赛的时间……”那年在尤拉加盟的情况下,济钢男排也仅打了个第七。站在下课的边缘,张洛在一片水货的抨击声中坚称,“尤拉是收获不是水货!”在他看来,尽管尤拉没有帮助本队完成打进前六的目标,但是山东队依然从他身上受益。其技术水平虽未得到完全发挥,但他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本土球员的无声教材。那时候他曾对记者表示,他坚信只要动手早,多方努力终会找到优秀的外援。 2002赛季是山东男排与济南钢铁公司三年合约的最后一年,双方均有再续新篇的愿望。在俱乐部的支持下,张洛自上赛季联赛结束后便开始筹划新赛季的引援计划。然而这一年的引进工作似乎更为不顺,从2001年的6月份一直折腾到联赛即将开打,他一个人跑到四川小县射洪看过男排亚俱杯赛、冒着炎炎酷暑观摩北京大运会的男排比赛,忙来忙去,外援却一直都没有什么眉目,最绝望的时候,他自己都想“今年怕是没有外援了吧!” 强力外援迪马的加盟纯属意外。这位26岁的国际排坛游击队员原本为法国一家俱乐部效力,但由于该俱乐部资金出了问题,迪马意外“赋闲在家”。阴差阳错间,济钢男排成为迪马游走中国的第一站。 明天的早餐 尽管张洛坦言,“引进外援对球队来说是好事一桩,但对教练来说,其实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呢!”迪马助阵的情况下,山东济钢今年取得了联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已然如此,明年还不得更上一层楼? 而以山东队目前的情况,要想再往上走,外援仍是最重的一个砝码。如果能找到比迪马更好的,那自然是上佳之选,可是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呢?漫漫引援路上,张洛自己最明白其间的苦辣酸甜。他曾经很“天真”地以为本俱乐部出的钱应该可以买到一个不错的外援,然而实际听到的开价几乎让他怀疑自己的耳朵;他曾经站在北京大运村外徘徊,然而始终无法进村找到那个他心仪的外国选手一叙;他甚至想过外援不成,咱在国内找个好主攻顶一顶也行啊,但这个愿望最先落空…… 两年的时间他一点点探寻摸索,最终还是雾里看花,并非他无能,而是这块坚冰原本就不是他一人能打破的。金钱、渠道、环境,这几个能激起一池活水的要素他一个也掌控不了! 为了明天的早餐,一个沉稳内敛的人万般无奈中居然想出一招让人哭笑不得的招数,“我跟迪马说了,让他回国帮我们找比他还好的人来替他!” 张洛的引援故事只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结尾,这尴尬中映射的正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愿这并非故事真正的结局,但愿中国男排的外援市场在打破坚冰一角之后能够喷涌勃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