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8日电(记者段博刘喜梅)“能为特奥会服务是我的荣耀,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300多人报名,只招50名志愿者,好不容易才挤进来了。”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三年级学生谷晓峰得意地说。 参加第三届特奥会的300多名记者,谷晓峰对他们都有些印象。他帮助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办理证件时,“一个个瞅得可仔细了”。组委会的一位老师带着他,教给他整理材料、办证件以及其他一些“后勤”工作的知识。 这位21岁的大学生是此次特奥会志愿者中的一位,大约2000名志愿者参与了运动会的各项服务工作。大部分是运动员的家属和特奥会的工作人员,像谷晓峰这样来自陕西各高校的大学生约有500名,他们是从数千名学生中挑出来的佼佼者。 “呀,挑选的时候可严格了,成绩要好,品貌要好,比选美还仔细。”谷晓峰被自己打的比方逗乐了。和最初想象的“当翻译”不一样,谷晓峰的任务主要是当“跟班”,“跑跑腿”,做些琐碎的杂务,但是他劲头十足,开心不已。 “运动员们非常不容易,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些事,”谷晓峰说。他所在的宿舍还有4位同学也通过竞争当上了志愿者,他们分散在各个赛场上。其中一位叫李高新的同学为了当上志愿者,早早结束了暑假生活从家乡江苏徐州赶到西安来等待调遣,连收入颇丰的“家教老师”也不做了。 说话的时候,一群漂亮的女学生带着两个小运动员走过来,向谷晓峰打招呼。“她们都是我们学校的,帮助迎接会上的宾客和临时照看运动员,”谷晓峰说,“为了当志愿者,我们停了一周课,老师说让我们有空就回去上课,可我们忙得很,根本赶不回去,只能晚上抽点空看看书。” 匆匆聊了一会儿,谷晓峰又忙碌起来。每天早上7点从学校出发奔赴各自的岗位,到了晚上七八点钟才能返回。谷晓峰们在特奥会各场地间穿梭来往,不亦乐乎。他们的加入,使得本届特奥会有了更多的生机、活力和友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