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请来米卢的时候,以为是请来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请来了一个举世公认的权威。虽然我们少了一些像更早些时候请来施拉普纳时的狂热和请来霍顿时的憧憬,但是我们更多了一些对世界杯的渴望和期望值的提升,不为别的,就为米卢在名气上比施拉普纳和霍顿更“专业”——因为他是带世界杯球队、尤其是带弱队而出名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初我们请米卢来的时候,是因为看重了他的权威性。这个“权威”是米卢带队辉煌的经历和比较骄人的战绩。所以说,当初我们把中国足球冲击2002年世界杯的希望寄托在这个“神奇教练”身上,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足球如王俊生、阎世铎之类的“权威”当年拍板定夺聘请米卢时,恐怕也是看重了他身上贴着的名牌标签。但是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原以为最有希望、最有名气、最权威的米卢先生却在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嘲讽和戏弄。他的权威在很多场合被很多人以很多方式蔑视了。 中国有人懂足球吗,那些在野的、当权的官们,那些站在场边的教练们,以及那些不知为什么玩命在场上拚的球员们,还有像我们这样有事没事总爱拿足球说事的人,有真正懂足球的吗?没有。我敢说没有。年维泗先生好像是在差不多十年前说的一句话很经典,“我干了一辈子足球,到现在也没闹明白足球到底是什么?” 没闹明白足球是什么,再往细了说,再往中国足球的梦想里说,就是没闹明白世界杯是什么,没闹明白国家队是什么。也许中国自称是职业化的联赛在欧洲真正职业俱乐部眼里是小儿科,就像中国国家队在米卢眼里是小儿科一样,但是偏偏这些“小儿”是一群不听话的“小儿”,是爱闹事儿的“小儿”,是动不动就质疑医生的“小儿”。米卢在中国的困境在于,你想给“小儿”治病,“小儿”还想给你吃药呢? 缺乏理论的中国足球人不相信权威,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双脚,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骨子里的一种不谦虚。所以,我们才会在电视里看到,米卢喊东的时候,有些球员偏偏向西;米卢打狗的时候,有些球员偏偏在骂鸡;米卢坐在教练席上的时候,有些中方教练偏偏显得太心急…… 郝海东在质疑米卢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很到位,他认为米卢不该只身一人来改造中国队,而是应该像科萨诺维奇一样带来一个教练班子。现实就是这样,米卢身一人,他虽然是“权威”,但当他一个权威面临中国足坛更多的自以为是“权威”的人的反对声音的时候,他又能如何呢? 在很多人看来,郝海东是中国球员里的“老大”,他的话即使代表不了全体中国球员的声音,至少也像某个学生团体要找官府谈判时公推的一个代表。这个代表要向官府说,你们现在重用的人不行,我们不相信他,不服他! 郝海东都出来说话了,米卢离下课还有多远呢?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