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男篮虽然没有笑到最后,但是能够在总决赛让八一队惊出一身冷汗,他们就已经虽败犹荣。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与一位睿智的老人是分不开的,尽管他都极少进入公众视野,他的身影顶多不过在转播球赛的摄像机镜头前一晃而过。但是没有他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就不会产生东方队今天的辉煌。
这位老人就是东方队的助理教练王重光,一头灰发,说话慢条斯理,颇有些学者风度的助理教练王重光,当年曾经一手培养出了李秋平,现国家女篮的副教练陈德春和现东方队另外一名助理教练王群。
当年,作为上海青年队的教练,17岁的李秋平就在王重光选拔来的球队里,“那时他个子不高,基本功也一般。不过他训练能吃苦而且肯动脑筋。”
如今,师傅做徒弟的助手,老王却很坦然。他说,“遇到问题,只要我发表意见了,那一定是我思考很久了以后才说的。”老王喜欢直言不讳,“我是个肯承担后果的人,秋平也很尊重我的意见。”有时候,阅历丰富的老王所持观点在关键时候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队里,老王被称为“幕后老军师”。
在王重光眼里,篮球打到最高境界,就是一个“稳”字。“东方队有时欠缺的就是这个‘稳’字———从心理到技战术。”老王认为东方队最后只差一步到罗马,功亏一篑就是输在了想赢怕输的心理上。他还评价说,目前中国的CBA联赛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判罚规则上都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让一些年轻球员养成“畸形”的技战术意识,“去NBA打球,很难适应。”
王重光的女儿王怡,是原国家女排队员,现就读于美国一所大学。老王说,他总也记不住女儿那所学校的校名,“每次都要问我儿子。”最近,王怡准备回国代表上海队参加今年的九运会,“我想她应该是回来参加决赛吧!”老王的夫人也曾是排球运动员。
40年里,从球员到教练,跌打滚爬在篮球馆里,把篮球当学问来研究,可如今,在即将退休之际,王重光却带着一丝苦笑说,“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篮球,当运动员是被迫的,是命运的捉弄。”当年,少年王重光就读于上海一所重点中学,因为成绩优秀,他的理想是上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不料却被学校送到了市篮球专业队……“无数次我都想离开篮球,我的梦想是当理工科科学家,最终篮球却成了我的饭碗。”同辈人说他:“老王太清高了!”王重光不置可否,“对饭碗,我就没有什么高要求了,篮球带给我的是苦多于乐。”
王重光称自己是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谈话的字里行间却分明听出他似乎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董家刚)
(青年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