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华心怡 喜欢,不需要理由去牵强附会,但说服别人去喜欢你的爱好,充足的理由就必不可少。网坛盛事大师杯球票一倾而空,社区网球场雨后春笋,网球人口成倍增长,欧洲人的“喜欢”———网球也成了上海人的新宠,这只绿色的小小舶来品老老实实地交代出“上海,喜欢网球的理由。” 理由一:节日派对欢乐共享 发展总有个由头,网球在上海发展的由头就是喜力网球公开赛,而始于1998年的喜力赛其实是那个时刻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然。“从很大意义上说,网球是贵族化的运动,当城市有能力举办规模相当的网球赛便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其综合实力。网球赛落户上海的外籍人士已经很多了,而上海也要展现自己的城市风貌,喜力4年前就是在这些背景条件下产生的。”见证并参与了喜力赛成长的巴士集团总经济师邵慧明想起了当年创业的往事。 如果说喜力公开赛对上海网球运动的推广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那么借“喜力”的“因头”去四大公开赛学习组织管理业务,乃至随之而来“创造网球节日,欢乐人人共享”的指导精神便为如今上海这股网球风潮提供了直接注释。温布尔顿公开赛赛场旁的绿草坪上竖起了超大的宽屏幕,数以千计的观众就这样席地而座,喝着啤酒看着比赛,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一种过节的快乐。在赛区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手中挥舞的是温网的赛旗,身上贴的是纪念粘纸,而纪念品更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这又是一副过节的热闹场面。这些都是上海网球协会负责人毛坤洪出国考察时留下的深刻印象,“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徐寅生说的把网球赛办得像过节是这样一种景观。”的确,当网球在一座城市开始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时,连带产生的快乐会让人人感知,商人自然不例外。“美国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观众在为期2个星期的美国网球公开赛期间的消费值几乎等同于美国全年所有体育观众的消费总值。”巨大的商业利润也让成熟的网球赛事成为商家的节日。 上海网球发展的速度傲视群雄,但在起步阶段也曾付出过很大代价。“单从比赛本身的运作收益来看,1998年的第一届喜力赛,我们亏了很大一笔。经过一年的摸索取经,到了1999年我们填补了这笔损失,收支达到平衡。真正开始赢利也只是2000年的事情。”邵慧明看中的更是赛事衍生出许多新的商机。“明星效应成了票房的保证,有了人气,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很多时候,制造一个疯狂的节日派对,球迷,乃至商家都是不可少的环节。而想着下周新国际博览中心里的人声鼎沸,我们依稀看见了那个盛大节日的轮廓,也许那一天,上海已不用久等。 理由二:倡导健康时尚生活 现代人匆匆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了许多疾病的诱因。在经济得到高度发展的时候,健康便被推到前所未有的制高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运动做后盾,“喜欢打网球是因为明媚的阳光能带给我愉快的心情,休闲的比赛方式给了我最大程度的放松,以及健康的体魄。”去年上海城开公开赛男子初级组单打年度积分第一的郭一民朴实的话语很有代表性,因为身高1.70米的他也只是个普通的公司职员。 源自英国的网球顶着贵族头衔,自然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在网球场,你感受到的疯狂是有礼有节的,不同于足球场的奔放和赤裸,那是另一种情感的释放。”毛坤洪的体会其实也是如今时尚男女青睐网球的原因。此外很多时候,网球已经成为一种交际的手段。打上一局球,感情也随之近了几分,这是足球等集体项目所不能做到的。不过千万别以为网球只属于年轻人,网球也是一些老人生活的一部分。已经88岁的市委老领导胡立教至今还驰骋球场,“一星期胡老总要打上2到3次网球,这么大年纪还很利落,身子骨硬朗得很。”目前,老年网球赛每年都有,网球也成了老年人老有所乐的一方面。身高不限,年龄不限,你怎么能拒绝网球带给你的好身体和好心情? 理由三:专职业余共促发展 网球业余赛事群众反响强烈,由2个公开赛、1个精英挑战赛和1个冠军总决赛组成的上海城开杯业余网球巡回赛在2001年的圆满操作,为业余网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网球场地的建设也紧跟大方向。在短短20年时间,公开出租的网球场地已经翻了5倍,而且这500余片网球场远远不能准确概括出现在的网球热。因为许多房产商已经把社区配有网球场作为吸引买家的亮点。 受市网球协会委托,进行推广宣传的新文化广告公司很有自己的想法。“利用现有的社区场地,让网球走入平常百姓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新文化广告公司同时也很明白专业赛事在他们工作中的位置,“喜力的举办真的对我们业余赛事组织有很大推动作用。我们的参与者很多都是喜力培养出来的。网球并不是让人一见钟情的运动,有了感情你才离不开它。用具有很高观赏性的职业比赛来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这是良性循环。”目前新文化广告公司又把触角伸向了大学校园,相信这个“阳光奥运”计划定会在莘莘学子中形成一股新风尚。 其实专业赛事,就是自上而下推动,而业余赛事便成了由下而上支撑,这两者是殊途同归的。既能欣赏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又能像模像样地仿效专业程序自己过上一瘾,网球在上海人心中地位飚升也就是必然了。 收获健康,收获快乐,上海人的网球热情将与日俱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