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6日记者肖春飞 北京申奥成功后,无论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领导还是地方田径队教练,都有过类似说法: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领奖台上站的全是外国人,怎么都说不过去了。 “2至3枚金牌”是田管中心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努力方向,但是在前不久的全国室内田径赛上海站比赛上,田管中心主任助理冯树勇观战后心情沉重:“是来了很多年轻选手,可看来看去,还看不到金牌点在哪儿。” 九运会结束后,不少人就认为中国田径在雅典奥运会上可能颗粒无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选手参加过的5届奥运会上,田径选手仅获得3枚金牌,分布在女子竞走和女子5000米上,此外还获得2枚银牌、5枚铜牌,分布在女子铅球、竞走、1500米、10000米和男子跳高等5个项目上。这些曾经作为中国田径“拳头”的项目,如今再握起来,已经远失当年之力了。新近崛起的女子撑杆跳高、三级跳远,傲视亚洲有余,离征服世界还有较大差距,而曾被寄予巨大期望的“马家军”,也已走下“神坛”,内战内行罢了。 如今留给中国田径界“铸剑”的时间还有六年,六年时间够用了吗?看看澳大利亚人是怎么做的:1993年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申办权后,潜心七年苦攻游泳,七年后碧池淬剑,锋芒毕露,澳大利亚人在家门口共获得16枚金牌,其中光在游泳比赛中就获得了5金,索普更是一人独得3金1银而声名鹊起,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游泳选手之一。 澳大利亚人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多次专门针对2000年奥运会的“地毯式”选材,筛选了一大批适龄青少年,进行重点培养。后来在悉尼奥运会上涌现的“泳池狂人”索普就是当时选出来的。据悉,中国田径的选材工作也已经开始,田管中心一方面与地方教练随时沟通,广泛听取地方意见,拓宽选材面,另一方面,田管中心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奔走全国帮助选材。 苗子选好了,但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提高教练水平。当年澳大利亚游泳界聘请了包括培养过波波夫的前苏联金牌教练图列茨基等世界优秀教练来澳执教,并不断将重点选手送到国外训练、比赛。田管中心也有意举办一系列国内田径教练培训班,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广西田径队总教练冯振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推崇前苏联当年的经验:一个项目每年集中2次,每次一个月左右,教练们一起学习,并请有关专家讲课。 田径之于中国与游泳之于澳大利亚,历史、实力、地位虽然有所差异,但并非没有可比性,何况他们当年还借鉴了中国经验,即举国体制,集中全国体育院校、科研机构、训练场所之力,重点保证、重点发展。中国田径也应从现在开始,采取得力措施,选准项目、突出重点,集中全国之力、借鉴世界之长,全面提高我们田径项目的水平和实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田径真正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良机。六年后,中国田径收获的不仅是“宝剑”,还有“铸剑绝技”与“铸剑大师”……六年磨砺,中国田径或许从此步入良性循环,不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而中国体育也将相应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在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新的突破。 但这将是一项复杂而且艰辛的浩大工程,环环相扣,容不得自卑,容不得浮躁,也容不得内讧,更容不得所谓“神奇”。这可能是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的漫长六年,可能是心猿意马、朝三暮四的匆匆六年,也可能是扯皮内耗、一事无成的短暂六年。 但愿六年后,中国田径界人士能够充满自豪而不是苦涩地回忆说:我们这六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