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冲不进世界杯,使中国足球弥漫于一种不安的焦躁情绪中。让米卢这一届国家队中彻底打掉这种情绪,是不太容易的。但既然国家队请了丁雪琴这样的心理医生,就说明中国足协高层还是意识到了存在于国家队中的不良情绪的蔓延。
然而平心而论,即使丁老师是个能够妙手回春的心病医治高手,但仅仅在临战前这十来天儿搬出十八般武艺,恐怕不够使的,何况国家队的问题绝不只是“心理”二字就可以一以概之。
无论是在小组赛中,还是在未来的十强赛里,以下四种情绪都应是国脚亟需防范的。一、厌战情绪
踢世界杯外围赛,新鲜感和刺激性自不待言,但对手实力太弱,比赛安排太累,主客场奔波太疲,难免会让一些国脚心烦意乱。厌战情绪极有可能在小组赛的后半段显露出来。
像马尔代夫、印尼这样的亚洲三四流球队,打中国队肯定特来神儿,因为中国队实力比他们强,而中国队面对弱队能不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就很难说。三个小组赛对手,在绝对实力上都弱于中国队,但中国队肯定会有踢得别别扭扭的场次,但愿不会影响队员们的耐心和自信。二、陌生情绪
好不容易盼来了海外国脚的归队,米卢自然会让范志毅、张恩华、杨晨出任主力。但海外球员与全队的配合肯定会因为时间的不足而欠缺默契感。“配合缺氧”的现象有可能引起危机。
去年十月份在踢亚洲杯时,中国队就大面积地引发过海外球员与非海外球员的“配合缺氧症”。像谢晖这样的在国家队注定要打替补的球员肯定会感到无奈,一方面害怕自己在国家队得不到上场机会,另一方面一旦有了上场机会又会陷入矛盾中,因为他“经常不清楚前卫队员是怎么想的”。三、积累情绪
这里的“积累”,指的是疲劳堆积,因长时间从事运动而导致的身体恢复能力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体能下降。
亚洲杯期间和泰王杯期间,张恩华等国脚不止一次地呼吁希望国家队配备专业的体能教练,但并没有得到重视。
仅拿小组赛作例,中国队的全部主客场比赛,要转战四个国家、六个城市,时差、气候、饮食等方面的不断变化都难免对国脚产生负面影响,届时很可能会借体能这一出气筒发泄出来。四、怀疑情绪
赢球也罢,输球也罢,一到媒体,张嘴就骂。有些媒体一说中国男足,好像不骂不足以平民恨,不骂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深。虽然是小组赛,虽然对手看上去很弱,虽然中国队很可能连战连胜,但我们有理由担心,弄不好比赛还没打完,国内媒介就已经掀起怀疑米卢的新浪潮了。(丁力达)
(搜狐体育)
|